高學歷難民恐湧現 善用AI 人機共存
2023年4月6日

ChatGPT熱潮席捲全球,其突破在於生成及對話的能力遠超上代人工智能,令不同業界、教育界甚至政府都積極擁抱這一新科技,掀起「第四次工業革命」。以往被視為高薪專業的工種將面臨被AI取代的危機,想要避免淪為「高學歷難民」,只能善用AI,學習「人機共存」。

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,人類應該如何面對世界巨變,與「機」共存? (Midjourney生成圖片)
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,人類應該如何面對世界巨變,與「機」共存? (Midjourney生成圖片)

撰文:郭顯通、李潤茵 本刊記者

短短6個月內,ChatGPT進化為GPT-4,由考輸90%到考贏90%,成功爭取做律師,「勵志故事」再次證明,AI自我超越的能力。

ChatGPT平地一聲雷!去年11月面世僅5日已經破百萬使用量﹝圖一﹞,然後短短兩個月,月活用戶已破億,以「光速」成長,直教Twitter(5年)、Meta(4年半)及WhatsApp(3年)等前輩巨企汗顏,熱錢大量湧進﹝圖二﹞,目前OpenAI估值大幅拋離同行﹝圖三﹞。

現象級技術

一夜之間,人工智能(AI)因為ChatGPT變得「入屋」,連微軟創辦人蓋茨(Bill Gates)及英偉達(Nvidia)CEO黃仁勳都分別拿PC、互聯網及iPhone作類比——簡單歸納,就是稱它為「現象級技術」,因為「能在短時間內,讓那麼多人,玩得那麼開心」。

人們對人工智能不陌生——還記得7年前,那場「人機大戰」嗎?南韓世界冠軍李世乭對戰AlphaGo,掀起一陣圍棋熱,最終「棋靈王」AlphaGo,以4比1勝出。

ChatGPT憑何風靡全球?從概念說起,雖同為AI,ChatGPT不同AlphaGo,屬於「生成式人工智能」(Generative AI)。

「GPT」意思就是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(即被訓練過的生成轉化器),透過吸收海量數據,並與人類互動,再按使用者輸入,生成語言回應。

是語音模型,即是ChatBot,所以某程度上,它並非驚為天人的新技術,卻足以驚艷世人,連前蘋果工程師John Burkey都說「Siri不可能像ChatGPT那樣強大」,背後「魔力」是什麼?三個字:有人性。

AI里程碑

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中心應用AI總監柳崎峰教授以孩童學習比喻解釋強化學習的三個階段,第一階段是「勤學苦練」,把世界上所有知識給這個孩子,它就會埋首學習,自己先行看過一遍;第二階段是「模仿」,加入人的對話讓它學習、模仿;第三階段則是「實戰」,讓這個孩子開始跟人類聊天,「這時候就進化成ChatGPT」。

「所以ChatGPT最漂亮的地方,是模擬了小孩子學習的過程。」今時今日要養大一個小孩,要花600萬,那麼ChatGPT呢?一次訓練已經上千萬美元。

柳崎峰認為,AI要變得更實用,直至真的能幫助人類生活。 (黃俊耀攝)
柳崎峰認為,AI要變得更實用,直至真的能幫助人類生活。 (黃俊耀攝)

量變帶來質變

人工智能迎頭趕上人類,另一邊廂,「如果你工作得像機械人,你就有麻煩了(you are in trouble)!」The Futures Agency行政總裁、國際知名未來學家Gerd Leonhard接受本刊視像訪問時,直指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像機械人般,每天重複沉悶、無意義的工作。套用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李勁華的說法,「人就是一個字,懶!」然而,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下,如果只能做AI都能做到的事,很可能就適應不到新的生產模式而被淘汰。

OpenAI在3月21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ChatGPT或廣泛衝擊美國勞動力市場,當地有19%打工仔飯碗備受威脅,研究人員估計ChatGPT甚至改寫全球職場格局,人類工作方式從此不一樣。

Gerd Leonhard認為,一個好的創作者,永遠不會滿足於AI生成的內容。 (受訪者提供)
Gerd Leonhard認為,一個好的創作者,永遠不會滿足於AI生成的內容。 (受訪者提供)

顛覆全球生產模式

回顧人類史上三次「工業革命」,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通用生產技術的範式轉移。從人畜力到蒸汽機、從蒸汽機到電力、從電力到電腦……每個時代的新技術,其應用場景都是無遠弗屆,遍及每個行業,只須觀察今天人類生活便可知:大部分的社會生產力,都依靠電腦,記者要完成稿件,電腦的角色也最吃重。

而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,指的就是不久將來,人工智能將成為主要的生產力來源,Gerd Leonard說,「到2030年,AI將負責絕大部分的標準工作。」分工(division of labor)可謂工業革命的遺產,衍生大量標準、規範的工作,大原則是提高效率。然而,「AI最強的就是做這些工作」,Gerd說,像撰寫說明、保密協議、翻譯等等工作,AI很快可以全權接手。

講效率、講精確,人類都不可能是AI對手,更甚的是,AI是不會累的勞工,生產力源源不絕。其實,即使不能預測未來,上述場景亦早已有跡可尋。

——節錄自4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